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精)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精)

  • 字数: 350
  • 出版社: 湖南人民
  • 作者: 许倬云
  • 商品条码: 978755611690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40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 这本《万古江河》即心怀中国文化的著名史家许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扩张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在对这各个超越王朝、政权的长时段文化圈的叙述中,中国文化和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许先生围绕国家体制与时代特色,思想、宗教与文化变迁,农业、手工业与经济网络,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与生活资源,民间社会与信仰世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转变,对外关系及与他者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在在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更可注意者,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族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流,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还与“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囿于书斋,时时心怀天下,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古代以前:中国地区考古略说 一、孕育出中国文化的自然地理 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 三、农业与聚落 四、新石器文化的区系类型及聚合过程 五、古代传说与族群分合 六、复杂社会的出现 七、中国古代文化与两河古代文化发展的比较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黎明(公元前16世纪--前3世纪) 一、进入青铜时代 二、古代文化核心的商文化 三、华夏文明体系——西周封建与“三代”观念 四、中国秩序的发展与重组--地方文化与融合 五、中国思想体系的核心成形——孔子学说及诸子百家的辩证发展 六、南方的兴起--长江流域的发展及其与中原的融合 七、编户齐民:国家组织与人民生活 八、生活资源与生活方式 九、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第三章 中国的中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 一、普世国家体制 二、精耕农业与市场网络 三、中国文化体系的整合 四、民间的信仰 五、北疆游牧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接触 六、走向南方 七、佛教传入中国与道教的形成 八、秦汉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九、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比较 第四章 东亚的中国(2世纪--10世纪) 一、秦汉帝国的崩解 二、中国与周边民族 三、佛教的影响 四、文学与艺术 五、天文、数学与医药 六、中古的衣食住行 七、经济形态的转变 八、民族关系 九、中国对外关系 十、唐帝国与伊斯兰帝同的比较 第五章 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10世纪--15世纪) 一、中古后期的中国与列国体制 二、北族政权与汉人世界 三、东亚经济圈的形成 四、经济与多元网络 五、宋代以来的知识阶层 六、思想的多元与整合 七、近古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八、近古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九、近古中国与东亚转型的特色 第六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上篇(15世纪--17世纪) 一、明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僵化 二、人口与生活资源 三、大海波涛 四、第一波西潮 五、明代的工业 六、明代的市场经济 七、南北经济社会的差异 八、明代思想的转变 九、明代中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 十、明朝时的台湾 第七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下篇(17世纪--19世纪中叶) 一、清帝国的性质 二、台湾的开发 三、清初民族与文化冲突问题 四、清代学术风气 五、民间社会组织方国家的关系 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七、清代的商业活动的文化接触 八、中国与西方 九、通俗文化 十、当时的欧洲 第八章 百年蹒跚(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一、内忧与外患 二、中国近代经济的改变 三、教育制度的改变 四、近代中国的武化现象 五、都会文化的勃兴 六、时代思想与文化变迁 七、中国近代革命与俄国革命的比较 八、中国维新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九、台湾百年的变化 后 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