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史铁生人生智慧赏析:超越死亡

史铁生人生智慧赏析:超越死亡

  • 字数: 262
  • 出版社: 河南人民
  • 作者: 史铁生
  • 商品条码: 978721511858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套系列丛书共分四本,分别从史铁生面对苦难、命运、爱情、死亡这四个内容最丰富,最能体现史铁生作品特色、思想深度,和大众心灵生活也最为贴近的专题。 内容形式为史铁生300多万字作品中关于四个专题的论述和胡山林老师的解读和赏析。让读者按专题对原典阅读基础上,通过作者的解读和评述,得到人生的藉慰。 超越死亡:把眼光从“目的”转向“过程”,才能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人生来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这是史铁生的人生困境(之一),即死亡困境。 对“死的默想”其实质是“生的沉思”。史铁生是与死神打交道最多,周旋最久,因而对死亡问题思考最深的人。结果是他在精神上超越了死亡,成了一位用审美眼光静观、审视生死的人,一位勘破生死的哲人。 只要你把眼光从“目的”(成功、荣誉等现实功利目标)转向“过程”(不屈的努力中所获得的精神感受),你才能永远欣赏到人类步伐的舞姿,赞美着生命的呼喊与歌唱,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
作者简介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周国平称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有灵魂的作家,他代表了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 胡山林?河南大学教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被史铁生引为“写作知音”,是史铁生生前最认可的对自己作品解读的评论家。史铁生赞许“您的理解和阐述,比我的解释更细致、更周全、更易于一般读者接受”出版有《寻找灵魂的归宿:史铁生创作的终极关怀》《极地之思:史铁生作品解读》。
目录
史铁生是怎样超越死亡的 一、毒药 一念境转不想死了 二、我之舞 “我们永远不会死” 三、安乐死断想 只要丧失创造或享受生活的能力,入就有权享受安乐死 四、读洪峰小说有感 不愿死也不怕死,活出自由与欢乐 五、我二十一岁那年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神--精神 六、对话四则 摆脱绝望超越死亡的办法 七、游戏·平等·墓地 让死亡意味着建设 八、“嘎巴儿死”和“杂种” 彻底颠覆流行的咒死观念 九、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十、重病之时 在思之极处生死同一 十一、说死说活 集中体现作者死亡观的代表作 十二、病隙碎笔1(第25-29节) 灵魂不死是人类高贵的猜想 十三、病隙碎笔1(第52-57节) 天地间生与死永恒轮回 十四、病隙碎笔5(第1-21节) “毁坏的肉身让它回去,不灭的神魂永远流传” 十五、病隙碎笔6(第19-24节) 主张安乐死的理由 十六、文明:人类集体记忆 ——张文涛的《尼采六论》读后 个体怎样获得永恒 十七、身与心 “精神并不随着肉身的死亡而告消灭” 十八、种子与果实 天地周而复始,人生永叵轮回 十九、节日 诗化的死亡进行曲 二十、遗物 临终时,感恩一切 二十一、永在 “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 二十二、昼信基督夜信佛 借宗教谈人生 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 遗作中对死的沉思与猜想 附录:与史铁生书信往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