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方东方学批判论集(精)

西方东方学批判论集(精)

  • 字数: 332
  • 出版社: 复旦大学
  • 作者: 王向远|责编:王汝娟
  • 商品条码: 97873091544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东方学”是研究亚洲各 国历史文化及现实问题的综 合性、国际性学科,也是基 于“东方—西方”二元世界观 的一种学术思想形态。在今 天的中国,东方学研究对于 促进亚洲区域研究与区域认 同、对于全球化的推进都具有 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在西方世界,“东方”这 一观念虽然经历了空间上的 伸缩位移及观念上的“结构 —解构”,却一直都存在着 ;“东方—西方”二元对立的 思维方式也依然是其分析世 界的一个基本切入点,并且 不断驱动着西方与东方的角 力与竞争,由此形成了西方 关于东方的种种学术研究、 理论观点与思想形态,形成 了西方的“东方学”学术史与 思想史。 《西方“东方学”批判论 集》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重大项目“‘东方学’体系建构 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的中 期成果之一,是一部关于西 方的“东方学”批判研究的专 题论文集。旨在立足中国立 场,从“东方学”学科体系建 构的角度,对西方各主要国 家(古希腊、英、法、德、 俄)的东方研究及东方学著 作,特别是在那些在中国有 译介有影响的经典著作,进 行研读解析,寻绎西方的东 方学起源与发展演变的轨迹 ,检视其“东方—西方”二元 对立的思想方法,考察其东 方学学科体系的建构方式, 分析其“学术形态”与“意识 形态”的双重属性,揭示其“ 东西方文化辨异”与“西方文 化认同”的独特的学术功能 。如此,既通过“东方学”考 察了西方的学术思想,亦可 借以呈现中国“东方学”的国 际背景。
目录
前言 希罗多德《历史》与“东方—西方”观的起源 一、对“欧罗巴”和“亚细亚”的二元区分 二、欧亚的观念冲突:畏神的希腊与渎神的波斯 三、东西方两种不同政体决定了希波战争之胜负 伏尔泰《风俗论》与“东方—西方”观 一、“东方—西方”二元论与多元文明观的并置 二、理性主义价值观及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 三、“东方社会停滞”论与“西方后来居上”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对“东方专制”的构拟 一、“专制”及“东方专制主义”界定的含混 二、气候与地理环境决定论与“东方专制”的宿命 三、被构拟的“东方”与“东方专制” 黑格尔“东方—西方”之分的全面化与绝对化 一、东方历史何以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之外 二、东方世界何以没有“精神”与“自由” 三、东方人何以未达到“绝对精神”?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东方经济观与东方停滞论 一、国富民穷、重农抑商与社会停滞 二、“印度农民地租”与国家对农民的剥夺 三、“政府占有”“习俗专制”与东方社会停滞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纵横建构 一、马克思早期的东方观基本上是对以往东方观的继承发挥 二、“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之横向比较 三、“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之纵向论列 四、《资本论》与“亚细亚的”理论的完成 马克斯·韦伯的东西方观念差异论 一、“资本主义精神”的西方属性 二、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精神”之反例的东方 三、韦伯东方研究的特色与实质 四、贝拉《德川宗教》对韦伯理论的继承与修正 丹尼列夫斯基与俄国立场的“东方—西方”观 一、对西方中心论及西方价值普世性的否决 二、历史文化类型划分的三条原则与十种文明 三、历史文化类型及其运动发展的五条规律 斯宾格勒“文明观相学”及东方衰亡西方没落论 一、对“欧洲”概念的否决与解构 二、“东方”“西方”概念的不同处理方式与“西方文化”形态的整合 三、“观相学”的方法:“西方的”还是“东方的”? 比较文明论四大形态与“东方—西方”的消解整合 一、欧洲各国“文化”“文明”概念及其差异 二、汤因比的多元文明论以“非西方”消解“东方” 三、雅斯贝斯“轴心期文明”论对古代“东方”的拆解 四、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及对“东方”的再消解 五、艾森斯塔特“多元现代化”论与“西方—非西方”观 “世界体系”理论中的“东方—西方”论 一、“公元1500年史观”及“中心—边缘”论 二、“现代世界体系”理论对“东方—西方”的置换 三、对“现代世界体系”的修正及东方观 四、“资本—民族—国家”三元构造的世界体系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