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回望(近代一百年)(精)

回望(近代一百年)(精)

  • 字数: 195
  • 出版社: 新星
  • 作者: 马勇|责编:李文彧
  • 商品条码: 97875133440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回望:近代一百年》全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为“回望百年”,回顾了晚清政治改革中改良与变革的互相博弈;第二编为“重建晚清历史细节”,重新分析了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辛亥革命、民国的建立等历史事件;第三编为“百年文化启蒙”,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得失经验。
作者简介
马勇,知名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史等研究。 著有“晚清四书”系列:《觉醒》《维新》《国变》《革命》,“历史人物传记”系列:《严复传》《章太炎传》《梁漱溟传》《蒋梦麟传》,《激荡:晚清二十年》《重新认识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文化诸问题》《汉代春秋学研究》等;录有音频节目《中国文明通史》等
目录
第一编 回望百年 以改良反制革命 3 从维新到新政 4 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 5 改良确实一度反制了革命 8 清末官制改革的启示 10 皇权边界 10 以责任政府为皇权分忧 14 错失良机 18 帝制的终结 24 一个新生阶级 24 体制认同中的抱怨与哀鸣 26 别了,皇上 28 共和关键 31 战争的最高境界 32 共和成了唯一出路 33 “黄袍加身” 36 中国革命的实现手段和主要途径 38 暗杀时代: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38 暴动:革命的主要方式 41 民变:革命的背景与铺垫 44 民初乱源 49 清廷积重难返 50 关键人物赵凤昌 52 谁的临时政府 55 法统之争 57 近代中日交涉:时机、教训及弥补 60 相互不信任缘起 60 老师与学生 62 日本的小计 64 近代东亚历史的转向 68 留给中国的精神遗产 68 日本胜利的理由 72 朝鲜因素 76 大变革时代:缘起、动力及方向 79 本末与体用 80 维新与变法 81 新政、宪政与君宪 83 第二编 重建晚清历史细节 从历史因果链条中分析甲午战争失与得 89 地缘政治的调整 89 走向战争 92 何以失败 97 结局与影响 100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理解义和团运动 101 “义和团起山东” 102 “不到三月遍地红” 105 所谓“宣战诏书” 108 历史性灾难 113 晚清新政为何走向反面 116 清廷的觉醒 117 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 118 两个致命失误 120 从君主立宪到共和 122 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 124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126 问题确实是从外部输入的 126 孙中山对中国问题的分析 131 革命是无法告别的 136 民国建立: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142 清廷为什么不妥协 143 民国是“谈出来”的 148 一个共赢的妥协方案 152 一战与中国:一个历史节点 157 蝴蝶效应:中日不同反应 157 重演十年前“局外中立”故事 160 《二十一条》提出 163 重建帝制的逻辑 166 澳门,现代中国的原点 171 发现东方 171 西方经验展示 177 开启现代中国 183 科举:一项被误解的制度 186 群众举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 187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190 时移世易:落后的原罪 195 第三编 百年文化启蒙 新文化运动的一条歧路:改造国民性 209 冲决网罗 209 新民与旧民 214 启蒙真谛 217 文化的根本在政治——关于新文化运动方向选择的反省 223 “文化自信”还是“文化自卑”? 228 梁启超对科学的期望与失望 232 对现代科学的期望 233 破除“科学万能”的迷思 235 对玄学的期待 238 对科学的失望 241 启蒙在路上 2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