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

  • 字数: 525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刘海龙|责编:李德智//李学伟//宁姗
  • 商品条码: 97873000862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6
  • 出版年份: 2008
  • 印次: 2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 板块。对于研究生层面的 阅读者来说,要求全面掌 握,而对本科生,则可以 有一些侧重。 部分从 章到第三章,介绍了 传播的观念、大众传播研 究的历史、大众传播理论 的范式与研究方法。这一 部分主要是为后面的具体 理论介绍打下基础,其中 重要的是第三章,本科 的同学可以略读或跳过第 一章和第二章。 第二部分从第四章到 第八章,除了第四章中的 宣传研究外,主要是客观 经验主义的研究范式。这 部分介绍了宣传研究、说 服研究(第四章);大众 传播功能研究、知沟理论 、传播流研究(第五章) ;基模理论、沉默螺旋理 论、多数无知、第三人效 果(第六章);议程设置 、培养分析(第七章); 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介依 赖理论(第八章)。本科 的同学可以略读第四章的 新宣传部分,以及第八章 关于受众主动性和使用动 机心理解释的内容。 第三部分从第九章到 第十一章,主要是介绍批 判理论。其中第九章介绍 了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 济学派,同时讨论了批判 理论的基本精神。第十章 是文化研究,本书用了较 大的篇幅介绍文化研究的 历史和核心精神,由于篇 幅关系,不得不以点代面 地重点讨论表征理论和以 费斯克为主的通俗文化理 论。第十一章主要讨论的 是媒体生产理论。 节 介绍了经验学派的媒体生 产理论,其中有相当一些 理论并不 是批判的, 而是实证的;第二节尝试 性地介绍了布迪厄的媒介 场理论。本科的同学主要 阅读的是第九章的政治经 济学研究、第十章的表征 研究以及第十一章 节 媒体生产理论,其余可略 读或作为参考内容。 第四部分是第十二章 ,主要是麦克卢汉的媒介 理论,从研究范式上来看 ,它属于经验诠释主义范 式, 接近于历史文化研 究。第十二章中关于麦克 卢汉修辞与认识论的部分 内容本科生可以略读。
目录
章 传播的六种话语 节 什么是话语研究 第二节 传播是传递 第三节 传播是控制 第四节 传播是游戏 第五节 传播是权力 第六节 传播是撒播 第七节 传播是共享和互动 总结 第二章 大众传播研究史:诠释与建构 节 在争论中被建构起来的传播研究史 第二节 “传播学”在中国的建构 第三节 修辞学和文学批评传统 第四节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大众传播研究 第五节 芝加哥学派与美国早期大众传播研究 第六节 李普曼和《民意》 第七节 大众传播研究 总结 第三章 理论和研究范式 节 理论与范式 第二节 大众传播理论的三种范式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程序与工具 第四节 如何评估理论 总结 第四章 大众传播中的宣传与说服 节 争论中的宣传概念 第二节 从“旧宣传”到“新宣传” 第三节 传播与说服 总结 第五章 从功能到效果 节 早期的功能研究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大众传播的功能:知沟假说 第三节 效果研究与传播流 第四节 创新及信息的扩散 总结 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社会心理取向 节 大众传播与认知基模 第二节 沉默的螺旋 第三节 第三人效果 总结 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信息环境取向 节 议程设置 第二节 培养理论 总结 第八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受众使用与依赖取向 节 关于受众的话语 第二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三节 使用、依赖与效果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总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