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2版)(精)/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2版)(精)/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 字数: 415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贺桂梅|责编:黄敏劼
  • 商品条码: 9787301318744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被视为文化“新启蒙”的历史时期。这 个时期形成的文学观念、知识体制与思维框架构成了近四 十年来的新主流文化,也是人们理解当代中国乃至整个20 世纪的基本认知装置。本书希望在批判性地反思历史的基 础上,重新描画80年代文化地图,以作为推进现实思考的 参照。全书探讨六个重要思潮,包括人道主义思潮、现代 主义文学思潮、寻根思潮、文化热、纯文学实践、“重写 文学史”思潮。这种考察采取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融入跨学科视野,以文学文本为主,扩大到美学、哲学、 理论、历史研究等领域,力图把80年代思潮作为具有“共 振性”的文化场域来加以把握;也努力把中国问题放在全 球视野中展开讨论,从一种更具想象力的整体性历史视野 中揭示出80年代中国文化实践的不同面向,及其与中国当 下文化现实之间的关联。
目录
绪论 重新定位80年代·中国·文化 一、研究视角与知识社会学 二、“新时期”意识的由来:一组意识形态框架 三、全球视野中的70—80年代转折与中国 四、文化与现代化:“五四”传统与现代化范式 五、80年代人文思潮的知识谱系考察 第一章  “回到19世纪”——人道主义思潮 引论:人道主义话语与“19世纪的幽灵” 一、回到青年马克思或黑格尔:“异化”论与历史叙事 二、回到19世纪文学:家国书写和浪漫主义 三、回到康德:美学和革命 四、一个话语事件:“文学主体性”论争 结语:社会主义的自我变革与话语转换 第二章  “现代派”与先锋派——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一、作为冷战禁忌的“现代派” 二、“黄皮书”“地下文学”与全球同步的60年代 三、“欠发达的现代主义”和现代性主体的悖论 四、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 结语:第三世界先锋派的主体性 第三章  “跨越文化断裂带”——“寻根”文学思潮 一、“寻根”思潮:一个简单的轮廓 二、“寻根”意识的发生:“乡村”与“中国”的耦合 三、“寻根”诗:“废墟”侧旁的民族叙事 四、“活的传统”:寻找非规范之根 五、“根”的知识谱系:美学、考古与民族史叙事 六、文本:话语冲突的场域 结语:重新认识中国 第四章  现代化叙事与“韦伯的幽灵”——“文化热” 一、三个知识群体与三种思想动向 二、三个文本与三个“故事” 三、“文化热”、五四传统与“现代化理论” 四、“韦伯的幽灵”:文化主义及其变形 结语:超越80年代文化意识 第五章  “文学性”的知识谱系——“纯文学”思潮 引论:“文学性”如何作为问题 一、美学谱系:“诗化哲学” 二、文学理论谱系:转向语言 三、现代文学经典谱系:“重写文学史” 结语:“纯文学”的自我批判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文学——“重写文学史”思潮 一、80年代文化场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论 二、“文学”与文化政治 三、“20世纪”与现代化叙事 四、“中国”与全球化想象 五、编史学上的现代化范式及其全球语境 六、现代文学学科:新体制、新学人、新范式 结语:“80年代学术的一个象征” 结语 重建批判知识与批判主体 一、对立与综合:“新启蒙”范式与第三世界批评 二、“全球化”时代的批判思想 三、创造新的批判语言 主要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第2版后记 附录 重返80年代,打开中国视野——贺桂梅访谈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