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 字数: 956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美)阿尔伯特·班杜拉|译者:林颖//王小明//胡谊//庞维国
  • 商品条码: 97875675773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69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阿尔伯特·班杜拉著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 础:社会认知论》在社会认知论概念框架内分析人 的发展、适应和改变。心理学家常常根据单向的原 因解释人的行为,行为要么被描述为受环境塑造和 控制,要么被认为受内部驱力和倾向驱动的。社会 认知论根据三方互动的原因解释心理现象。根据这 一互动的因果模型,人的能动性是其内部因素(以 认知、情感和生物事件的形式出现)、行为模式和 环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作用的产物。 社会认知论是以一种能动的观点为基础的。人 们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应性的机体,而是 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 。人的能动性在一个广阔的社会网络中发挥作用。 人类借助高度发展的从事观察学习的能力,通过形 形色色的榜样所传递的信息而迅速增长知识和胜任 能力。电子技术的加速发展极大地扩展了社会成员 日复一日所接触的榜样的范围,已成了传播符号环 境的主要工具。利用这些被示范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观察者了他们的直接环境的界限。 人们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生活情景及反思自 己的思想和行动的适当性的能力是社会认知论所强 调的独特的人的属性。人们生成思想并据此产生行 动,或者据此预测事情的发生。借助自我反思,他 们判断自己的思想的适当性及其功能性价值。在各 种自我反思中,惟有人的信念在其对影响自己的生 活事件进行控制中起核心的或普遍的作用。人的效 能的信念是人的能动性的基础。 根据社会认知观,人性可以用广阔的潜能来描 绘;通过直接的和替代的经验,这种潜能在生物限 制内可以被塑造成多种形式。其他物种主要受先天 的程序安排,只能以特殊的习惯定型化地生存。相 反,人类这个物种被选择出来,其行为可以学习, 可以塑造。
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序 第一章 人性和因果关系的若干模型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特质论 三、激进的行为主义 四、社会认知论 五、互利互惠的决定主义 六、决定论和生活道路的偶然决定因素 七、自由与决定论 第二章 观察学习 一、示范观察学习现象的区分 二、观察学习的多重过程分析 三、从发展的角度分析观察学习 四、抽象的观察学习 五、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第三章 亲历学习 一、亲身经验的信息分析 二、亲历学习与意识 三、亲历学习中的认知子过程 四、结果信息的模糊性和可变性 第四章 社会传播与创新 一、传播过程的决定因素 二、社会网络与传播流 三、创新传播后的社会效应 四、社会文化传播 第五章 预测的知识与预谋 一、内脏与情绪反应的唤醒因素 二、预谋与行为 三、推断性思维与规则的抽取 四、关于对事件的误解 第六章 诱因动机因素 一、对后果作为决定因素的解释 二、诱因功能的发展 三、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 四、诱因系统中的结构变化类型 五、变化的概括性和持久性 六、去诱因和威慑因素 七、法律约束和威慑 第七章 替代性动机因素 一、替代性奖励 二、替代性惩罚 三、运作机制 四、信息功能 五、动机功能 六、情绪功能 七、评价功能 八、通过替代性影响进行法律威慑 第八章 自我调节机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