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

  • 字数: 160
  • 出版社: 上海文艺
  • 作者: 项飙//吴琦|责编:肖海鸥//邱宇同
  • 商品条码: 97875321769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两代北大学人,跨越北 京、牛津、温州、杭州、 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 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 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 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 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 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 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 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 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 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 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 —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 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 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 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 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 大的命题。
作者简介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除《跨越边界的社区》外,著有Global Body Shopping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8年度美国人类学协会安东尼利兹奖。中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合编Return: Nationalizing Transnational Mobility in Asia (杜克大学出版社 2013)。获2012 William L. Holland 奖、英国科学院中期职业发展奖等。最近的中文文章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知青时代’的终结”等。
目录
代序 重建对话的精神I 前言 自我是一种方法 北京访谈2018.3 访谈之前 童年图景 80年代 北大青年的焦虑 研究“浙江村” 年轻人之丧 边缘与中心 个人危机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用80年代来批判80年代 什么是批判 理解的学问 牛津访谈2018.8 访谈之前 牛津记忆 距离感与直接性 人类学的圈子 非虚构写作 学术不是天职 民族与民粹 新加坡启蒙 “盘根”式共同体 跨国性的自洽的小世界 大学应该寻找例外 个人经验问题化 新研究 共同理想 乡绅作为方法 温州访谈2018.12 访谈之前 人的再生产 阶层流动的悖论 寻找新的话语 作为中介的人类学 再谈乡绅 尾声 附录 项飙著述目录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