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

社会与政治的伦理表达--萧伯纳戏剧研究

  • 字数: 35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刘茂生|责编:夏青
  • 商品条码: 97870102158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 基础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伦理批评 的视角, 并结合社会的、历史的批评方法,客观 地分析了萧伯 纳戏剧创作中所包含的各种伦理现 象,涉及社会问题 的伦理表达、多元的伦理身份、 政治诉求的伦理选择 等。 本书在全面梳理国内外萧伯纳研究的基础 上,结 合英国戏剧发生、发展脉络及其文学传统 和社会历史 语境,从伦理道德等相关方面研究萧 伯纳的作品及其 与社会的关系,以萧伯纳戏剧创 作历程的四个时期为 序,全方位、多层面地对萧 伯纳戏剧创作的社会、政 治、伦理等问题进行阐 释,深入剖析其思想价值、艺 术价值、现代意义等, 全方位呈现了萧伯纳戏剧艺术 的独特魅力。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维多利亚社会批判的伦理表达 第一节 《螺夫的房产》:揭示社会问题的初步尝试 一、作为剥削者的虚伪道德 二、伦理身份的善恶两维 三、伦理选择的现实思考 第二节 《华伦夫人的职业》的道德教诲与伦理表达 一、母女迥异的伦理环境与伦理意识 二、女性职业中的伦理两难 三、职业选择的伦理困境 四、伦理混乱与道德规范 第三节 《愉快的戏剧集》的虚伪与荒诞 一、《武器与人》的生活与道德 二、《康蒂姐》的道德力量与伦理追求 第四节 《魔鬼的门徒》与《恺撒和克莉奥佩特拉》的政治与 宗教 一、进步思想的时代回响 二、“魔鬼的门徒”善良的化身 三、现实的道德关注 四、恺撒:正义仁慈的道德形象 第二章 萧伯纳对伦理道德的自觉探索 第一节 《人与超人》的创造与进化:社会前进动力的积极 因素 一、人性统摄的斯芬克斯 二、理性与自由的选择 三、生命力: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二节 《巴巴拉少校》、《卖花女》:社会与政治的伦理叙事 一、《巴巴拉少校》的政治意识与社会责任 二、《卖花女》对社会道德的关注 第三节 《英国佬的另一个岛》:现实道德的清醒认识 一、沦为殖民国家的爱尔兰 二、贪婪虚伪背景下的伦理选择 三、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困境 四、乌托邦式的伦理理想 第四节 《他怎样对她的丈夫说谎》:伦理困境与道德教诲 一、婚恋的伦理困境 二、精神危机与自我解放 三、作为道德教诲的婚姻 第三章 戏剧的道德使命与审美理想的融合 第一节 《伤心之家》的政治伦理与理想 一、爱情与婚姻的伦理困境 二、金钱与欲望的斗争与平衡 三、精神伴侣的伦理启示 第二节 《千岁人》:“老绅士的悲剧”与政治伦理诉求 一、觉醒的伦理责任与伦理选择 二、创造进化论的宗教寓言 第三节 《圣女贞德》:作为异端与圣者的伦理悲剧 一、异端英雄的选择 二、作为圣者的伦理责任 第四章 政治的狂想与伦理表达 第一节 《真相毕露》:伦理身份错位的闹剧 一、道德沦陷的伦理环境 二、面具下的伦理选择与身份选择 三、伦理混乱与身份困惑 第二节 《乡村求爱》中的婚姻伦理与社会 一、丁作为生命力的女性代表 二、甲的伦理选择与婚姻理想 第三节 《苹果车》的政治狂想与伦理表达 一、政治狂想曲的现实观照 二、政治狂想曲的政治批判与伦理理想 结语:从王尔德到萧伯纳:英国戏剧的伦理传统 参考文献 附录一:萧伯纳生平及创作年表 附录二:萧伯纳研究主要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