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踏上心灵幽径

踏上心灵幽径

  • 字数: 276
  • 出版社: 深圳报业
  • 作者: (美)杰克·康菲尔德|译者:易之新//黄璧惠//释自鼎
  • 商品条码: 97878070917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9
  • 出版年份: 2009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共五章,介绍灵性修行的基本观念与态度 ,思考人生真正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的时间精力是否投注于自己看重的价 值,我们渴望的是爱、接纳、了解,实际的现况却是充满外在与内在的战 争,活在各种上瘾和欲望之中。 从自己不满的现况到追求真正的价值,就是灵性修行。但追求真理的 道路有许多,我们要如何选择?作者认为必须选择一条与心联结的道路, 然后坚定地投入。在过程中,一方面让身、心、灵得到深刻的疗愈,另一 方面则要耐心地持续修行,像训练小狗一样平和地重复千百次,以破除多 年积习[甚至累世】的机械性反应,得到真正的自由,活出精彩的人生。 第二部分共六章,谈到走上灵性修行道路后会遇到的各种困难与进展 ,并提出许多面对困难时有用的处理方法与态度,以及如何看待灵性的进 展,避免陷入自我膨胀、属灵骄傲的人性陷阱,并介绍修行路上可能出现 异于平常经验的身心现象【如狂喜、拙火】,要学习以平衡的态度面对各 种经验。 作者在第十、十三章以南传佛教的内观为例,说明灵性修行的过程与 目标。书中谈到许多不同层次的境界,虽然有强烈的佛教背景,但作者对 各种不同宗教和灵性传承的认识与含融,使读者可以体会作者不自限于某 种宗教信仰或教条学说的精神,发现“修行”的路虽然有许多,但“内在 历程”与“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 前两部分着墨的重点为修行的基本精神与实修历程,可说是较强调“ 灵性修行”的部分,但也可看见“心理探索”的层面贯穿其中。第三部分 则是从“心理探索”的层面探讨全人的整体观,虽然讨论的内容仍是“灵 性修行”,却是从非常“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灵性修行。 第三部分共有九章,第十二到十五章及第二十章谈到如何扩大灵性修 行的范围,包括扩展到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从婴儿期到成人期的各阶段 都具有灵性的意义,甚地方官开始至人生的每一件亨都不是出于偶然】, 扩展到自我追寻的各个层面【认识并接纳阴影、自我的成长、无我的体悟 、真我的实现1,扩展到人与人的关系【学习有智慧地慷慨布施、健康的慈 悲之道,跳脱病态的相互依赖,进入相互交融的一体感】,乃至扩展到生 活的所有部分【家庭、工作、社区、全体人类、所有众生】。 第十六、十八章谈到真正愿意走上这条心理与灵性的修行道路的人, 不能自行其是,需要有同伴和向导,特别是需要在这条路上有经验的老师 。作者除了分享如何寻找老师,并慎重说明老师可能产生的问题,这些内 容也都脱离不了心理层面的议题。第十九章则从心理动机、意图的角度介 绍佛教“业”、“报”、“因果”的观念,由此建立为自己负责、从自己 影响整个世界的态度。 第十七章直接谈到“心理治疗与禅修”的关系,可说是本书最重要、 最特别的一章。事实上,这两者本来就是追求终极意义的探索过程中,不 可分割的部分,只是在方法上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作者而言,心理 治疗就是一种灵性修行的道路,也是其他修行道路不可忽视的部分。虽然 作者强调这种观点是针对西方社会的人,但笔者认为,即使是东方,在现 代化的影响下,灵性修行显然也牵涉到许多心理议题,而心理治疗也常需 要面对灵性议题。实在有必要结合两者,对有心追求灵性的人,才能得到 完满的成果;对有心探索自我的人,也才能得到深入的收获。 第四部分是总结,共有三章,介绍灵性成熟的特质与境界。作者以充 满诗意与人生体验的笔触,描写了难以用语言文字说明,却可以追寻、体 悟的丰盛与完满人生。
作者简介
释自鼎,美国加州整合学院哲学博士,现任香光尼眾佛学院副院长。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亚洲文化语言客座讲师,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黄璧惠,政大教育系学士、政大教育研究所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麦迪逊校区教育心理学博士,专长发展心理学。曾任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师资培育中心助理教授,目前為台北科技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对超个人灵性发展、禪观与心理的现代对话有持续的关注与兴趣。 易之新,开业医师、文字工作者,译有数本与超个人心理学有关的书,如《存在心理治疗》、《圣徒与疯子》(张老师文化),《超个人心理治疗》、《超越自我之道》、《疾病的希望》、《关系花园》(心灵工坊)。 杰克·康菲尔德生长在美国东岸的一个科学及知性的家庭。1963年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主修亚洲研究,在学期间受到陈博士的鼓励,开始学佛,1967年毕业后,立刻到东南亚修学,在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他也曾经在马哈希法师和佛使比丘座下学习,并曾追随过西藏喇嘛、禅师、印度教上师。 作者1972年回到美国,还俗,1976年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身兼佛学老师和心理治疗师两职。作者曾与约瑟夫·葛斯汀(Joseph Goldstein)合作建立“内观禅修社”(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 Barre Massachusetts),也曾在科罗拉多州的那诺巴学院教学,及经常在美国、加拿大和世界各地举办密集禅修。他所到之处都受热烈欢迎,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内观教师之一。
目录
导读 心理治疗有如灵性修行的道路 PART ONE 踏上心灵幽径:基本法则 序曲 灵性修行与心理治疗的结合——我的亲身经历 第1章 我是否好好爱过 第2章 停止战争 第5章 坐定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第5章 训练小狗:观呼吸 PART TWO 灵性生活的前景与危险 第6章 稻草变黄金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第8章 困难的问题与固执的访客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第11章 寻找佛陀:一盏照亮自己的灯 PART THR匪 扩大修行的范围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界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我 第15章 慷慨与慈悲 第16章 你无法独自完成:寻找老师的带领 第17章 心理治疗与禅修 第18章 皇帝的新衣:老师的问题 第19章 业:心是我们的园地 第20章 扩大修行的范围:不分彼此的心 PART FOUR 灵性的成熟 第21章 灵性的成熟 第22章 伟大的乐章 第23章 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