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第2版)/当代语言学理论丛书

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第2版)/当代语言学理论丛书

  • 字数: 27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包智明//侍建国//许德宝|主编:黄正德//许德宝
  • 商品条码: 750042079X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1
  • 出版年份: 1997
  • 印次: 2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许德宝,男,1950年生于天津市。1978年就读于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史音韵专业研究生,学习音韵、文字、训诂等,1985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就读于伊利诺大学语言学系,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纽约州汉弥尔顿(Hamilton)文理学院任教,教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史等课程。历任助教授、副教授、教授,自2000年起任该学院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1993年至1999年与黄正德共同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丛书》(第一版,八种),2004年起再版《当代语言学理论丛书》(第二版,十二种)。著有《北京话三声变调——音系与句法的交叉研究》(博士论文,1991)、《汉语音系的生成研究》(纽约:学术出版社,2001)以及教科书《中文突破》、《中国社会文化写实》(波士顿:剑桥出版社,1995、2000)、《中国之路》、《留学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并发表汉语音系学、汉语历史语音学论文等。主要研究方向是音系学理论、汉语音系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 侍建国,男,江苏常州人。1973年毕业于常州师范学校中文科,曾在常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任教六年。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5年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硕士毕业。毕业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讲师三年,讲授现代汉语等课程。1988年9月至1994年1月获美国富布莱特(Fulbright)奖学金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获得学位。1994年至199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任讲师,讲授中国语音学等课程。随后在美国国防语言学院中文系任教。2000年初至今在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讲授汉语语音学、粤普语音比较等课程。曾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方言》、《国外语言学》、《中国语言学论丛》、《语言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目前研究兴趣包括音韵学、汉语方言、历史语言学。 包智明,男,1957年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五七干校外语培训班,同年赴加拿大约克大学留学。1981年回国,在复旦大学外文系从事教学工作。1985年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90年获博士学位,专攻音系学。毕业后曾任教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语言学系和马里兰圣玛丽学院,并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1993年起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系任教至今。目前除了音系学理论外,主要从事接触语言学研究。曾在Journal of Linguistics,Joumal of Pidgin and Creole Languages,Language in Society以及Linguistic Inquiry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言和语言学 第二节 音系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 第三节 音系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语音学的基本知识 第五节 区别性特征 第六节 音系规则的符号 第二章 语音的分布和变化 第一节 福州话的辅音变化 第二节 福清话的鼻音节 第三节 福清话的韵母和声调 第四节 福清话唇音的分布 第三章 音节 第一节 关于音节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福清话的音节结构 第三节 闽南话的音节结构 第四节 太原分音词 第四章 声调 第一节 声调现象与自主音段概念的产生 第二节 浮游声调 第三节 曲线声调及其描写 第四节 丹阳话的字组变调 第五节 连接常规与强制性曲线原则 第六节 汉语方言其他变调现象 第五章 骨骼层面与谐和程序 第一节 CV层面与阿拉伯语动词变化 第二节 浙江义乌话[n]尾韵元音音变 第三节 元音谐和 第四节 鼻音谐和 第五节 其他同化现象 第六章 节律音系学 第一节 重音的特征 第二节 北京话的轻声调 ——兼论生成规则的语言学依据 第三节 节律栅和节律树 第四节 重音结构的两个参数 第五节 北京话多音节词的韵律格式 第七章 词库音系学 第一节 词库音系学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 绝对循环条件与优先条件 第三节 后词库音系规则的特点 第四节 词库音系学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音系与句法的交叉研究 第一节 音系与句法交叉研究的兴起与争端 第二节 直接理论与间接理论 第三节 音系与句法交叉研究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 ——以北京话上声变调为例 朴遗优选论 参考书目 英汉术语对照 再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