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当代重探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当代重探

  • 字数: 33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荆雨
  • 商品条码: 97875203409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道德的政治”为核心和主题,在古今 、中西的多重视域下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其思想 实质进行的整体性地理解和研究。本书既对儒家“道 德的政治”思想之实质内涵、历史传统、构成方式等 方面进行了研究,又从思维基础、超越根据等方面对 其进行了分梳。一方面回应了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道 德与政治关系的某些思想挑战,主张政治应当具有道 德性和应当性;另一方面从学理上澄清了对于儒家德 治思想的某些误解。作者指出,儒家“道德的政治” 是超越于方法和手段之上的至善目标与价值理念,是 引领道德的个人、道德的社会、道德的世界之建设的 核心与枢纽,是将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建设成为以德 相与、以德贯通、充满凝聚力与向心力之整体的动力 和基石。
目录
第一章 “道德的政治”之思想内涵及其思想基础 第一节 中西关于“道德的政治”之不同主张 一 中国学者对于儒家“道德的政治”之实质的揭示 二 西方政治哲学关于“道德的政治”之不同主张 第二节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思想实质及其历史背景 一 儒家“道德的政治”理念的本质内涵 二 儒家“道德的政治”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三 “庶富而教”:儒家“道德的政治”之根本目标 第三节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实现方式 一 “道之以德”:“道德的政治”施行的内在理路 二 “为仁由己”:“道德的政治”目标达致的自主性 三 儒家“道德的政治”思想的当代反思 第二章 “德”之演进及“道德的政治”观念之初定 第一节 殷商时期“德”观念的出现及内涵变化 一 殷商时期天帝祖先信仰向道德伦理观念的发展 二 殷商时期“德”观念的出现与发展 第二节 周代“敬德”“保民”政治观念的表现 一 周初政治的“敬德”“保民”思想 二 春秋时期“刑德并用”的政治观念 第三节 孔子的刑德观念及其发展 一 上博简《鲁邦大旱》所见孔子的刑德并用观念 二 对孔子“德主刑辅”思想的综合认识 第三章 政权合法性视域下之“道德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合法性”概念的内涵及其内在价值指向 一 “合法性”的内涵及基本理解 二 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思想的基本观念 第二节 天命与德行并重之政治正当性思想 一 “唐虞之道”与圣王政治的理想 二 殷商时期以天帝、祖先神为中心的潜在合法性观念 三 敬德保民:周代政权合法性内涵的德性转化 第三节 “民之父母”观念之政治正当性思想 一 《诗》《书》中“民之父母”的政治正当性思想 二 明德与亲民:先秦儒家政权合法性思想的内涵 三 儒家“民之父母”观念的现代反思 第四章 儒家“道德的政治”之思维与价值观基础 第一节 中国哲学整体性世界观的内涵 一 中国哲学“整体性思维”的内涵 二 “天-地-人-我”一体的道德世界观 三 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共同体观念 第二节 西方政治哲学关于个人与社群关系的争论 一 罗尔斯与社群主义关于正义主体性质的争论 二 哈贝马斯关于正义条件的主张及其启示 第三节 成己-成人:道德政治中的人格实现 一 为仁由己:道德主体之挺立与人格尊严之追求 二 成己-成人的道德整体观与共同体意识 第五章 儒家的人性关怀及政治道德之养成 第一节 善恶之间:孟子、荀子人性论概要 一 孟子前的人性论及其政治哲学内涵 二 孟子性善论及其蕴含的政治哲学主张 三 荀子性恶论基础上的理性选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