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人的幻想与心灵(林兰童话的结构与意义)

中国人的幻想与心灵(林兰童话的结构与意义)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黎亮
  • 商品条码: 978710015357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间童话作为人类经验的幻想性表达,具有稳定的结构模式和意义关怀,即通过获得宝物、难题考验、死亡复活等情节隐喻人的成长与幸福。 林兰编中国民间童话为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的民族心灵世界,提供了理解自身文化的资源和契机。本书作者通过对林兰154篇民间童话的类型研究和文化阐释,探索中西幻想故事的结构性差异,思考故事结构与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对应关系,展示中国人的幻想与经验如何被写入讲述“成为一个人”的童话中。
作者简介
黎亮,华东师范大学文艺民俗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儿童文学。曾主持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林兰编中国民间童话的结构形态与文化意义》,相关论文发表于《民俗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等,著有《从前有一嘟噜童话》《节令》等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民间童话与现代性 第二节 方法和思路:经由结构形态之比较探索文化深层之自我 第二章 林兰童话的辑录特色与价值 第一节 “林兰女士”与童话传承 一、林兰:李小峰与赵景深 二、林兰女士:童话与女性讲述者 第二节 林兰之前的童话出版状况 第三节 农耕文化形态的记忆笔录与潜在的现代性文本 第三章 童话观与文学观:林兰童话编写的理论话语 第一节 民俗学立论的童话与“现代性”启蒙 一、西方浪漫主义对民间童话的创造性转化 二、中国民间童话研究的个性启蒙话语 第二节 儿童观对文学观的书写 一、民俗学建构的儿童观 二、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观 三、原始思维与现代性 第四章 类型与异文:林兰童话的结构模式及主题运作 第一节 林兰童话的五大类型 一、得宝型 二、失宝型 三、考验型 四、离去型 五、滑稽型 第二节 异文与主题运作 一、异文对主题的强化 二、异文对主题的弱化 三、异文对主题的变奏 四、异文对主题的杂糅 第五章 成“人”的核心意识:林兰“得宝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赠予者形象的变迁 第二节 善良的人与有力的人 第三节 神圣空间的营造 第六章 文化心态的冲突与自我迷失的寓言:林兰“失宝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知足:取宝观念中的农耕心态 第二节 进取:取宝观念中的商业心态 第三节 自我迷失的寓言 第七章 男性话语与女性话语:林兰“考验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男性的第二次诞生:林兰“解难题”童话解析 一、成人与成婚的融合 二、死亡考验与复活之力 三、第二次诞生与神判的婚姻 第二节 女巫与父权:林兰“龙女”与“百鸟衣”复合型童话解析 一、女鸟——巫的形象 二、“换衣”母题中的父权意识 第三节 女性的复活:林兰蛇郎童话解析 一、林兰《菜瓜蛇的故事》 二、换装母题与女性成年 三、变形复活与女性之力 四、大姐的三种角色 第八章 从仙妻到兽妻的沉落:林兰“离去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妻的离去:历史文本与基本原型 第二节 婚姻禁忌与女性地位的沉降 第三节 仙界、兽界与无意识 第九章 制笑机制与狂欢形象:林兰“滑稽型”童话解析 第一节 林兰“滑稽型”童话的制笑机制 第二节 林兰“滑稽型”童话的狂欢形象与意义 第三节 滑稽童话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第十章 民间与现代的融合:林兰童话改编原则及实例 第一节 林兰童话改编策略 第二节 林兰童话改编实例 结语 余论 民间童话与儿童戏剧教育 一、讲故事:多个异文展示故事创作缝隙 二、理解故事:把动作、语言、场景玩出来 三、戏剧呈现:复演、想象与再创 附录一 林兰民间童话目录 附录二 林兰童话结构形态分析释例 附录三 林兰童话原文选录 附录四 林兰童话讲述实验照片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