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修行/梦参禅学系列

修行/梦参禅学系列

  • 字数: 232
  • 出版社: 海南
  • 作者: 梦参|整理:方广
  • 商品条码: 978754432269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07
  • 印次: 2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禅·简单启示》是梦参老和尚首次说明他修学禅宗的心得报告。在书 中,他向参加禅净熏修的年轻学子,说明了“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异同 ,并阐释了“禅”的修行真谛。本书还收录了梦老亲近倓虚老法师、慈舟老 法师、弘一老法师、虚云老和尚的心得与经验。 《随缘》从日常生活出发,结合梦老自己丰富的生命经验,阐述了如何 在生活中修行、观照、舍离,最后证入解脱的境界。“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信佛就是信你自己的心。 在《修行》中,梦参老和尚从藏传、北传的佛教传统中,选择出基本的 修行次第,包括“学三皈依”、“皈依的缘由”、“生起决定的信心”、“ 观心”、“修解脱道”及“发菩提心”等,指导我们如何踏上修行之路。
作者简介
梦参,生于1915年,黑龙江省开通县人。1931年于北京房山县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为“觉醒”,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做梦的因缘出家,便给自己取名为“梦参”。出家后,先到虚云老和尚创办的福建鼓山佛学院,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之后又到青岛湛山寺向倓虚老法师学习天台四教。1937年,奉倓老命赴厦门迎请弘一大师到湛山寺,随侍弘老半年,深受弘一大师身教的启发。1940年起赴西藏于色拉寺依止夏巴仁波切、赤江仁波切学习西藏黄教修法次第,长达十年之久。1982年起任教于北京中国佛学院。1984年被迎请到厦门南普陀寺,恢复闽南佛学院,并任教务长。1988年旅居美国,数度应弟子邀请至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弘法。讲述的经论,以华严经、地藏经、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为主。
精彩导读
佛教有这么两句话,业如果能转的话,便没有因果了,还讲什么因果 呢?我前生造了很多业,今生一定要受报的。如果我假借佛的力量把它转 了,因果就没有了。业如果能转的话,没有因果,因果论就不存在。但是, 如果业不能转的话,没有一个人能成佛,永远是众生,业还是不能转。这 个问题非常的微妙,大家想一想,如果业能转了,业如果消了,所谓定业 不可转,能转的是靠三昧加持力,你要是能达到三昧,就没有这业了。 这两个问题可以作这样解释,当你明心见性,业性本来是空的;罪性 本空,是我们的心造的,“罪性本空唯心造”。我们现在参悟了、学佛了, 连我们自己的心都不存在,还有什么罪业可依呢?所以说:“心若亡时罪亦 无”,心都灭了,罪也就没有了;“心亡罪灭两俱空”,心也空,业也空; “是 则名为真忏悔”。要这样地消业,这样地带业。 因此,要怎样消一切的业?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念皈依 佛,并不是单纯念药师佛,也不单纯念阿弥陀佛,也不单纯念释迦牟尼佛。 皈依佛,是皈依十方法界一切诸佛。你念皈依佛,就是十方一切诸佛,皈 依法,表示十方一切诸法,皈依僧,意指十方一切贤圣僧。除了我们所见 到的剃发染衣的僧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圣僧。起码还有释迦牟尼 佛的阿罗汉大弟子。释迦牟尼佛令一万六千个大阿罗汉不准人涅槃,他们 都在这个世界当大菩萨,行菩萨道。你要是有德了,有因缘了,就会遇见他 ; 你没因缘,当面就错过了。文殊、普贤、诸佛菩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我们总是去求诸佛,见不着,因为你的心跟他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你 的心是贪、嗔、痴、慢、疑的心,不是清净心,所以你得消业。我在这里 先讲四种,第一皈依,第二发心,第三学佛,第四消业。 皈依的时候,一定要先念三宝的功德,先念佛的功德。 我们经常说佛、法、僧三宝,什么叫佛?佛就是觉悟的觉。当你觉 悟了,你就是佛;你没觉悟,你就是众生。你现在在哪一道,就是哪一 道的众生。所以你觉悟了,你就是佛。但是觉悟,有究竟,有不究竟, 佛也有分证的。依《大乘起信论》,最初是“不觉”,现在我们大家都是 不觉。不觉,遇到佛、法、僧三宝,皈依佛、法、僧三宝,学佛、学法、 学僧,你开始觉悟,这叫“始觉”。觉悟之后,渐渐学渐渐证得,这叫“相 似觉”,相似觉悟了,还没彻底觉悟。要是按菩萨的位置来说,相似觉 就是十信位、三贤位的菩萨。从相似觉,渐渐地就能证得了,一分一分 地觉悟,就是“分证觉”,就是登了地的菩萨;证得一分法身,消灭一 分无明,这叫分证觉。到了究竟成佛,叫“究竟觉”。我们能皈依佛的 这是自觉,所皈的是指着究竟觉说的。我们现在只是刚发起觉悟,达到 究竟觉悟,因为我们皈依三宝、学佛,能够渐渐消除自己的业障,渐渐 地觉悟,这就是佛。 P7-8
目录
修行 学三皈依 皈依的因缘 生起决定的信心 观心 修解脱道 发菩提心 随缘 在生活中修行 观照的力量 舍离的智慧 缘起性空 禅·简单启示 观身与观心 祖师禅与如来禅之一 祖师禅与如来禅之二 祖师禅与如来禅之三 亲近四位大师的经验 随机羯磨浅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