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安妮·法迪曼(Anne Fadiman)
出身于美国纽约文学世家,197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在怀俄明州担任野外探险向导,后重回纽约写作。目前于耶鲁大学担任驻校作家,所开设的写作课以内涵丰富闻名,深受学生欢迎。2012年获耶鲁大学理查德·布洛德黑德奖之年度卓越教学奖。
法迪曼除了曾为《生活》杂志撰稿,也担任《文明》和《美国学人》杂志的主编。本书是她的第一本着作,第一次出手便赢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众多出版界重要殊荣。此外还出版有《书趣》(Ex Libris)、《闲话大小事》(At Large and At Small)等作品。
《死后的世界(精装)生命不息》
雷蒙德·穆迪(Raymond A.Moody),弗吉尼亚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后因对医学和科学的浓厚兴趣,继续到医学院学习并教授医疗哲学,并取得西乔治亚学院心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乔治亚州医学鉴识精神病学家,先后任教于西乔治亚学院、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等高校,首次提出“濒死体验”的概念,被《纽约时报》誉为“濒死体验之父”,并因其在该领域的卓越贡献,于1988年在丹麦获颁“世界人道主义奖”。如今,他仍在不遗余力地继续其事业,出版相关书籍十几本,在全球销售几千万册。并积极在各地举办相关讲座,普及濒死体验的知识。
《现代死亡:医疗如何改变生命的终点》
海德·瓦莱奇(Haider Warraich)
美国心脏病学会青年研究者奖得主。2009年毕业于巴基斯坦一所当地医学院,后前往哈佛医学院的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接受住院医师训练。现为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杜克大学医疗中心心脏科医师,定期为《纽约时报》《大西洋杂志》《华尔街日报》《卫报》《洛杉矶时报》等报刊撰稿,讨论范畴横跨医疗保健、卫生政策与医患互动。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作家和研究人员,海德·瓦莱奇多次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会杂志》等SCI期刊发表论文,并于2019年出版广受好评的《心脏的状态》(State of the Heart)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