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理解生命(3册套装):要命还是要灵魂+死后的世界(精装)+现代死亡

理解生命(3册套装):要命还是要灵魂+死后的世界(精装)+现代死亡

  • 作者: [美] 安妮·法迪曼/[美] 雷蒙德·穆迪/[巴基斯坦] 海德·瓦莱奇
  • 商品条码: 978754267930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一家是苗族难民,1980年从老挝移民到美国。黎亚大约三个月大时,突发癫痫,被母亲抱着来到默塞德医院求诊。不通苗语的急诊医生将黎亚误诊为“初期支气管肺炎”,开了药后便请他们离开。在以后的岁月中,黎亚频繁地进出医院,在被专业医生确诊后,她的情况依然不见好转。医生发现,黎亚的父母根本没有按指示给黎亚服药。 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灵魂”,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 作者一方面以温情细腻的语言记述故事经过,另一方面以人类学的笔法理性地论述在美苗族的民俗文化、过往经历与生活现状,两部分如蒙太奇般穿插进行,如纪录片般展现了一个关于生命与爱的故事,同时编织出一幅生动壮丽的群像。 《死后的世界(精装)生命不息》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 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引人深思。 本书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并开启了全世界科学家对濒死体验的研究热潮。虽然刚开 始很多医学界人士对其冷嘲热讽,但现在科学已经站在了穆迪博士这一边。三十多年过去了,本书仍然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数千万册,实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全书文字生动优美而富有哲理,读后不但能让大家对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命。 《现代死亡:医疗如何改变生命的终点》 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没有哪件事比死亡更古老、更神秘、更无解。它变幻莫测,蛰伏在美好生活的阴影之中。我们对其讳莫如深,仿佛只是触及一鳞半爪,都足以让它从黑暗中暴起伤人。 可死亡从来不应是未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我们对死亡的疑问越来越多:生命为何有限?生死如何界定?死亡能否逆转?怎样超越死亡?我们是否拥有死亡权?安乐死何去何从?照护为何成为重负?如何商讨临终?谁才是有权拔下插头的那个人?网络社交怎样影响死亡……这些谜团困扰着每一个人,更在不经意间操控着人生决策,而你却对这一切懵懂无知。 为此,瓦莱奇博士开启了一场消除未知、恐惧与焦虑的谈话,以亲身临床救治经历结合医学、进化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认知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观点,深入根源,直面“禁忌”话题,详述人类在死亡相关议题研究方面的点滴变化与前端进展。对于我们人生最后一段路的样貌如何被各种风潮和事件改变,这本书极尽所能提供了扎实、丰富、可靠的回答。
作者简介
《要命还是要灵魂: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安妮·法迪曼(Anne Fadiman) 出身于美国纽约文学世家,197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在怀俄明州担任野外探险向导,后重回纽约写作。目前于耶鲁大学担任驻校作家,所开设的写作课以内涵丰富闻名,深受学生欢迎。2012年获耶鲁大学理查德·布洛德黑德奖之年度卓越教学奖。 法迪曼除了曾为《生活》杂志撰稿,也担任《文明》和《美国学人》杂志的主编。本书是她的第一本着作,第一次出手便赢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众多出版界重要殊荣。此外还出版有《书趣》(Ex Libris)、《闲话大小事》(At Large and At Small)等作品。 《死后的世界(精装)生命不息》 雷蒙德·穆迪(Raymond A.Moody),弗吉尼亚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后因对医学和科学的浓厚兴趣,继续到医学院学习并教授医疗哲学,并取得西乔治亚学院心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乔治亚州医学鉴识精神病学家,先后任教于西乔治亚学院、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等高校,首次提出“濒死体验”的概念,被《纽约时报》誉为“濒死体验之父”,并因其在该领域的卓越贡献,于1988年在丹麦获颁“世界人道主义奖”。如今,他仍在不遗余力地继续其事业,出版相关书籍十几本,在全球销售几千万册。并积极在各地举办相关讲座,普及濒死体验的知识。 《现代死亡:医疗如何改变生命的终点》 海德·瓦莱奇(Haider Warraich) 美国心脏病学会青年研究者奖得主。2009年毕业于巴基斯坦一所当地医学院,后前往哈佛医学院的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接受住院医师训练。现为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杜克大学医疗中心心脏科医师,定期为《纽约时报》《大西洋杂志》《华尔街日报》《卫报》《洛杉矶时报》等报刊撰稿,讨论范畴横跨医疗保健、卫生政策与医患互动。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作家和研究人员,海德·瓦莱奇多次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会杂志》等SCI期刊发表论文,并于2019年出版广受好评的《心脏的状态》(State of the Heart)一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