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之路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之路

  • 字数: 230
  • 出版社: 人民日报
  • 作者: 编者:李钢|
  • 商品条码: 9787511575128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之路”为题, 择优选取近几年《北京教育》高教编辑部与首都高 校党建研究基地联合开展的相关研究论文,从“思 政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青年引领” 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之路,以期在一 定历史高度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赋予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充分的价值,让新时 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高度、有力度、有广 度、有深度、有温度。
精彩导读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发挥专职政工人员的骨干作 用,更要发挥全体教师的主体作用。2013年,南京信息 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大会出台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了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好课堂内 外资源,围绕“培根铸魂”“让思政教育无时不在、无 处不在”,在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 挥各类课程、一切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思政作用和 管理、宣传、服务的思政功能,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 德、专业知识、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等各环节,落实、 做细“十项育人”工作,培养坚定爱国者、责任担当者 、问题解决者、科学思维者、创新创业者和优雅生活者 。 学校打造了思政育人的“大体系、大机制、大课堂 、大队伍、大品牌”。大体系,即构建以“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思政、实践教育思政、网络思政、 文化思政”的“六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化“大思政教 育”体系;大机制,即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思政育 人的领导和责任机制,切实将思政育人落实到学校教育 的各个领域;大课堂,即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管理与服务、网络与宣传、建 设与文化的思政功能,将传统小课堂扩展到大学广义课 程的大课堂;大队伍,即汇聚校内外一切思政资源,实 现专职人员与专业教师、管理干部与服务队伍、校内力 量与校外资源的互动互补;大品牌,即形成了以“一院 一品”教育工程、学风建设工程、建设“五有”学工队 伍、“三高”班主任和文化浸润工程为代表的一批行之 有效的思政教育品牌。 “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实现了学校思政教 育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全过程融入,实现了人才培 养质量的“九个提升”,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思政工作 范例,受到了一些主流媒体关注与全国同行称赞。 二 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的目的是试图解决高校学 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育人工作协同不够 。学校管理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校园 文化体系等相关工作存在融合交叉不足、思政合力不够 等问题。工作中存在“六个不到位”,即领导重视不到 位、教师研究不到位、全程育人不到位、典型引路不到 位、激励措施不到位、学生反应不到位。二是思政教育 渠道不宽。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特别是认 为思政工作只是辅导员、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和团委 、学工部门人员等专职政工队伍的事;专业教育与思政 分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 观影响力不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效果不明 显;全员育人意识欠缺,思政教育课堂局限,对于第二 课堂、社会实践、网络阵地、校园文化等应有的思政功 能发挥不足。三是存在“十重十轻”现象。在各类教育
目录
思政教育 “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创新实践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渊源、热点与进路 建设性新闻理念:高校思政创新的启发与互洽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德育模式探究 新时代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思政课程 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创新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进路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三维审视 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多层次系统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困境与改革思路 高校思修课的现状和改革路径 党史必修课思政教育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探究 从课程属性看任课教师素养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研究对象 中外合作办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听读议讲”模式改革初探 ——以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课程思政 后现代主义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思考 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看 以教师党支部为依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策略:复杂性、渐进性、情景性和社会性 青年引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挑战与对策研究 克服痛点短板 奋力答好意识形态工作答卷 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的态势与引领 青年思维习惯“碎片化”趋势审视 “佛系青年”的实质、成因和发展趋向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人文教养的三境界琐谈 强化政治引领 构建长效机制 鲜明打造“实践育人的北科大模式” 立德强教:回归大学教师育人本位的逻辑起点 重塑与建构: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视阈下的高校深度辅导工作 思政课教师在重大事件中要“形端体正”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健全体系 增强能力 提升成效不断创新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