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我的探寻: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诞生

自我的探寻: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诞生

  • 出版社: 北京联合
  • 作者: 戴军
  • 商品条码: 978755966451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以“无意识-前意识-意识”这样的心理结构,来确认“无意识存在”的人,这个心理结构对应到人格结构上,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很熟悉的“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假设,意味着人类的行为无论健康或病态,都有一个我们可以挖掘的意义。从此以后,那个不可捉摸的、有各种变形的欲望世界终于有迹可循了。 “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以及弗洛伊德试图用来解释推动世界运转的“生本能-死本能”,这些重要的心理学概念,都是在《自我与本我》这部晚期作品中第一次出现的。这本书,是他第一次对人类心理结构及其运行模式做理论梳理,在心理学历史上堪称里程碑事件:如果说牛顿是第一个描述万物的运行结构与动力的人,那么弗洛伊德便是第一个描述了人类心理结构与动力的人。 《自我的探寻》这本书,是对《自我与本我》的发散性解读,以期能够让读者对弗洛伊德晚期的重要理论有入门式的理解。书中依次会谈到弗洛伊德创作《自我与本我》的社会和个人背景,无意识研究的简史,弗洛伊德如何通过对癔症、梦的研究确信了无意识的存在,他怎么看待被压抑的欲望,由此,他发明定义的心理结构“无意识-前意识-意识”和它的人格结构的变形“本我-自我-超我”有什么含义。 在科普这些关键概念的同时,本书也试图去回答或启发读者思考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问题: 心理结构产生于何时,它是否可以被调整? 为什么人的性格结构本身就暗含了一套无意识结构,而它引导着我们的命运? 为什么说自我是一个由自身欲望与外部他者共同形成的生成物,改变自我有哪些途径?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有攻击性,而有的人则特别顺从,这和欲望有什么联系? 社会文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说一切文明现象——政治、经济、文化——都可以说是欲望的剩余?
作者简介
戴军 精神分析实践者,精神分析行知学派成员,作品有《左和右的精神分析》等。 擅长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弗洛伊德理论,在豆瓣写有阅读量10万+的心理分析普及文章,分析与写作之余,在推动“精神分析文库”项目的出版。
目录
导言:谈谈《自我与本我》的诞生背景 / 001 23年临床分析经验的结果 / 003 从达尔文到弗洛伊德 / 006 弗洛伊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 011 第一章 无意识的发现 / 015 “灵魂在地府里嗅着” / 017 无意识研究的漫漫长夜 / 025 安娜·欧 / 034 从催眠到自由联想 / 040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发现之旅 / 044 第二章 心理结构的发现 / 057 作为心灵解剖学的《自我与本我》 / 059 无法摆脱的俄狄浦斯情结 / 062 心智结构的第一张地图:心理结构 / 074 心智结构的第二张地图:人格结构 / 079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动力学 / 087 为什么弗洛伊德坚持“泛性论” / 092 生本能与死本能 / 098 文明的悖论:作为文明动力的欲望阉割 / 102 第三章 自我的探寻 / 107 自我是什么 / 109 自我与他者 / 114 自我与自身:改变自身的方法 / 121 自我与主体:人为什么被无意识主体驱动 / 125 作为防御机制的自我 / 135 自我防御机制的基本类型 / 140 自我防御与自我心理学 / 146 第四章 自我的重建 / 151 自我心理学的局限 / 153 现代人的自我认知困境 / 162 重建自我的方式 / 172 自我超越还是重生:东西方文明在自我建构上的不同 / 178 孙悟空:中国人的自我意象与重生之路 / 185 后记:为什么还要阅读弗洛伊德 / 20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