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门阀
字数: 230
出版社: 台海
作者: 南朝
商品条码: 9787516835739
适读年龄: 1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出版年份: 2023
印次: 1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指向一个藏在历史深处的家族:琅琊王氏。他们鼎盛300多年,在幕后操纵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即使高坐御塌上的皇帝,也只是他们家族的代理人。他们被誉为“中古第一家族”。 本书钩沉史料,全景式记录这个家族的崛起之路,并揭示了他们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成大事者,慢半拍。 深藏九地之下,才能蓄积冲天之势 这个家族的奠基人是卧冰求鲤的主角王祥,一千多年来,他被打上愚孝的烙印。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孝顺的名气传出去不久,他就被邀请做官。他无意于从低阶幕僚做起,隐居深山,几十年不出。直到名气传遍天下,他才接过曹魏的橄榄枝。甫一出山,就位居九卿。 在别人狂热的时候清醒,才能看清大局 公元307年,八王之乱引发西晋内斗。当其他豪门前仆后继地卷入混战,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王导却冷眼旁观,悄悄把目光投向了一直被忽视的江东,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基地。 避其锋锐,寻机而动,才能后发制人 公元318年,靠着王导辅佐才建立东晋的司马睿,登基伊始,就打压琅琊王氏。王导不争不怒,步步退让,直到皇帝的政策伤害到几乎所有豪门的利益时,他才暗示堂兄王敦起兵讨伐,彻底控制王室,开创了门阀时代。
作者简介
南朝,深研魏晋史十年。从《三国志》《晋书》《世说新语》等只言片语的记载,以及出土文物资料中,拼出了琅琊王氏这个中古第一家族惊心动魄的崛起过程。
精彩导读
序章:“卧冰求鲤”其实是一场政治表演 东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大将军王敦从今天的湖北鄂州举兵东下,打败了南京城的皇帝司马睿。在他与自己的堂弟王导共同执掌朝政后,他们的家族控制了整个王朝,史称“王与马,共天下”。“马”即皇室司马氏,“王”就是两人出身的琅琊王氏。 唐人刘禹锡有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指的就是他们这个家族。 根据毛汉光先生考证,仅仅是在两晋南北朝这二百多年中,琅琊王氏官居五品以上的族人就有一百六十一人,而这个时期五品以上的官员累计也就一千七百多人,琅琊王氏几乎占据了十分之一。 宋人《古今姓氏书辩证》也记载说,琅琊王氏有五十多人官至宰相,二十五人官至吏部尚书,做到刺史、太守等类似今日省长、市长级别的官员更是不可计数。 更为一般人所知的是,他们在书法、文学、音乐等文化领域的人才辈出,家族有一百多人名传后世,比如书圣王羲之,他是王敦、王导的侄子。这个家族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人称“华夏首望”,或者“中古第一望族”。 南朝史学家沈约曾慨叹: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在将家族推上权势巅峰的那一刻,王敦、王导兄弟或许会想起这个家族的奠基人——他们的伯祖王祥,想起他如何胼手胝足地为家族积累起原始资本的故事。 王祥出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祖籍琅琊郡,也就是今天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沂市。三国诸葛亮的家族也发源于此,史称“琅琊诸葛”,但若论到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琅琊王氏可能还要远超琅琊诸葛。 王祥的另一个身份可能更为人所知:因“卧冰求鲤”而被画入二十四孝图的著名孝子。 历史上真实的王祥却并不是这个模样。 他确实有孝顺的美名,但绝对不是迂腐之辈,会像鲁迅先生嘲讽的那样脱光了衣服躺在结冰的河面上。 ? 《晋书》载: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王祥的后母想吃鲜鱼,但天寒地冻,河面结冰。王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 据此判断,他只是解开衣服,更好地发力剖冰。 大冬天干活,是否有必要解开衣服又值得怀疑。至于鲤鱼被王祥的孝心感动到破冰而出,更是过于夸张。 ? 整个故事中唯一可信的,大概就是王祥确实做出了孝顺的举动,即使在大冬天,也会想办法给经常虐待他的继母弄来活鱼尝鲜。 ? 他因为这种孝顺而被乡里称赞,继而被州郡长官邀请当官。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一个人可能因为孝顺而被察举为“孝廉”,进入政府做官。 王祥拒绝了,这是非常清醒的举动,那时乱世方起,进入仕途危险重重。 他带着继母和弟弟离开山东老家,南下安徽庐江一带隐居避乱。直到六十岁左右,他才在弟弟的劝说下出任徐州别驾。 ? 此时曹魏早已统一北方,曹丕代汉称帝。这时入世当官在理论上风险更小。王祥的这个选择,以及后来一系列的举措都将证明,他不仅不迂腐,反而有极强的务实精神,能够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并在恰当的时机攫取权力。 ? “别驾”这个职位很重要,是州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的首席属官。州是当时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今天的省区。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刺史,别驾则辅佐刺史管理行政事务,出行时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车驾,故有此称。 对时代背景稍作考察,我们就能知道王祥获得这个职位并不容易。 东汉以来,“世家大族”这种全新的权力组织逐渐孕育成型。它以家族为枢纽,族中世代有人做官,甚至都官居三公九卿。比如袁绍出身的汝南袁氏号称“四世三公”,家族的四代人中,都有人官至三公。 其他如东汉司徒王允为代表的太原王氏,曹魏杨修出身的弘农杨氏,荀彧背后的颍川荀氏,还有司马懿壮大的河内司马氏等等,都是名动天下的世家大族。他们掌握了上至中央的三公九卿,下到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等核心位置。与之相对的是,皇权不断衰落,不得不接受与世家大族共同治理天下的现实。 就连以用人不拘一格著称的曹操,在政治上也主要任用颍川荀氏、清河崔氏等大族名士。唐长孺先生在《东汉末期的大姓名士》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曹操仍然只能从大姓、名士中选用他所需要的人才,也仍然需要大姓、名士推荐他所需要的人才。 这些家族多是书香门第,通过对知识的垄断控制仕途晋升之道。 我们知道,在印刷术普及以前,知识被限定在竹简、布帛、手抄书等载体上,难以大面积传播。西汉建国后,设太学,讲授儒家典籍,功臣后代或出身低微的才华卓越者都有机会入学,考试通过后可入仕做官。东汉后期,太学废弛,知识传授逐渐转移到大家族内部。正像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说的那样: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 这些家族不仅藏有典籍,还有能力传道解惑。 而后者尤其重要。 秦朝焚书坑儒后,汉时的典籍大多来自民间私藏、后人传抄,版本混乱,错漏极多,需要进行勘校、考据、解读。往往几千字的原文,解读多至十万字。 这个专业门槛极高又耗时耗力的工作,往往只有出身大族的知识分子能够胜任。比如汝南袁氏擅长解读《易》,弘农杨氏则专攻《尚书》。 凭借着这种读书特权,大家族的子弟入仕为官,又为下一代积累更好的政治资源与经济实力,如此循环往复,往下传递两到三代,就有可能成为世代高官厚禄的世家大族。阎步克教授在《波峰与波谷》中做了精准的总结,他们“猎得官场权势,反过来又能强化了财富的占有,雄厚的家族财力,又足以保障子孙继续接受教育、成为士人”。 到了王祥入仕的曹魏时代,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趋势已经无可挽回。为了获得他们的支持,曹魏开国皇帝曹丕颁布了九品官人法,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了大家族的当官特权。 根据这个制度,每个州、郡设立“中正”这样一个职位,根据门第、能力、德行三个指标,将该地士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按等级授予官职。而中正最看中的,也是最能进行量化评价的,就是门第,也就是士人祖辈的官爵、功勋。 与世家大族对应的,则是低等士族,又称寒门。家族中也有人当官,但多是刺史、太守府中的属官,或者县令等低阶官员,也缺乏世代积累。家族中的人想要进入仕途,往往先是去刺史、太守府中从低阶幕僚做起,获得长官赏识举荐,才有获得正式官职的可能。 王祥就出自这样的家族。 他的祖父王仁曾做到青州刺史的高位,父亲王融则终身未仕。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经陷入困顿,以至于连活鱼都购买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入仕,一条性价比较高的路径就是修德。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样,在魏晋时期,一个人可能因为德行出众而为乡里所知,进而被州、郡长官征辟入府。而“孝”是当时最被看重的“德行”。 王祥隐居三十年不问世事,一出山就获得了别驾高位。说明在这三十年中,他的孝名始终远扬。而且越是隐而不出,名声越是响亮。东汉以来,社会上就兴起一种崇隐的风气。《汉书》说“是故清节之士,于时为贵”,清节之士指的就是不沾染官场俗气的隐士。他们越是隐居深山,越被人看作德行高尚,到了最后,也越容易被举荐为官。 王祥的发迹路径正好暗合了这套逻辑。 至于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还是王祥有意为之,今天已经很难判断。 ? 唯一能确定的是,被鲁迅嘲讽的孝行给王祥带来了切实的政治回报,而且这种回馈还将在司马懿的后代掌权以后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 当然,王祥并不是沽名钓誉的无能之辈。他出任徐州别驾不久,就带兵平定了州内叛乱。史书说王祥“率励兵士,整肃州界,政化大行”,赢得了极好的舆论效果。百姓称赞“邦国不空,别驾之功”。这个细节也再次证明,王祥隐居期间,不仅时刻关注天下形势,也没有落下在行政、军事方面的学习。正像他的后人如王导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这个家族的杰出人才总是长于韬光养晦,在漫长的蛰伏期间做好扎实充分的准备。 ? 在徐州的牛刀小试并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对王祥和他的家族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目录
序 章 “卧冰求鲤”的权力逻辑 / 001 第一章 八王之乱与灭门危机? 王导:将相之器 / 014?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 021? 王羲之的父亲 / 026? 乱世中,百姓看到灾祸,野心家看到机会 / 031 第二章 隐秘的盟友? 司马睿:后下手为强 / 036? 找到关键角色,事就成了一半 / 041 第三章 衣冠南渡,深入江东? 深入江东 / 046? 大家族的乱世生存法则 / 048? 收服人心的艺术 / 051 第四章 江东四大家族? 华亭鹤唳 / 058 成大事者,要咽得下狼狈 / 064? 幕后高手 / 068? 如何低调地秀实力 / 070 第五章 匈奴南下,帝国黄昏? 得天下者,必先得山西 / 075? 生命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 / 080? 造反的理由 / 083? 豪强与部曲 / 086 第六章 永嘉乱起,中原沦陷? 致命的流寇主义 / 090? 清谈误国 / 093? 江东管仲: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清醒 / 097 第七章 另起炉灶,经略江南? 南北之争的三条路线 / 108? 王敦:强人崛起 / 112? 以弱胜强的逻辑 / 117? 志大才疏,难将作矣 / 121 第八章 豪门当政,寒族出力? 被侮辱的江东士族 / 127? 乱世中的蝴蝶效应 / 133? “溪狗”陶侃 / 142? 被打压的寒门武人 / 147 第九章 江东杀机? 微妙的升迁 / 150 应变的智慧: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 155 第十章 战荆州? 掌握资源分配权,才能收揽人心 / 166? 战功越高,打压越狠 / 176?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需要简单的解题思路 / 182 第十一章 代管天下? 跟盗墓贼抢生意的皇帝 / 190? 把最棘手的问题留给时间 / 194? 传统就是规矩,规矩就是合法性 / 197 第十二章 东晋立国?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 202? 有时升迁很可能是试探 / 205? 千古风流,吹笳退敌 / 209?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 215 第十三章 琅琊王氏,功高震主? 成大事者,慢半拍 / 219? 以下治上,以贱治贵 / 224? 颍川庾氏的崛起 / 232 第十四章 重振君权,打压豪门? “闻鸡起舞”的结局 / 238? 司马懿的血脉 / 244? 法家的底层逻辑 / 247?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 252? 第十五章 政变的导火索? 王敦借荆州 / 255? 襄阳争夺战 / 259? 曹操式枭雄 / 262 第十六章 挥师东下,剑指南京? 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 269? 隐秘的合谋 / 272? 一个看不清自己的人,只能任人宰割 / 277? 言宜慢,心宜善 / 283 第十七章 门阀时代,政出王氏? 战争的胜负,早在开战前就已决定 / 289? 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294? 处柔守慈,守慈曰强 / 296 后 记 门阀时代的风流与黑暗 / 303 附 录 参考书目 / 30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