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 字数: 35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景天魁|责编:姜阿平
  • 商品条码: 97875203996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7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论证了荀子群学就 是中国古典社会学。群学是 春秋战国社会巨变的产物, 是世界历史上罕有的百家争 鸣的结晶,是先秦中华学术 高峰的理论硕果。由此证明 了康有为、严复、梁启超、 英国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 夫·布朗以及费孝通等的论 断——荀子是中国社会学的 巨擘。从而纠正了120多年 来所谓“中国本无社会学”的 旧说。 群学作为合群、能群、 善群、乐群之学,包含了解 释中国社会之所以繁盛不衰 的密码。继承和发扬群学,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 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具有 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景天魁,1943年生,山东蓬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1987)。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1995—2006),国际社会学会(IIS)副会长(2001—2005)等职。为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科学家。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主要从事社会发展理论、福利社会学、时空社会学研究。代表性专著《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被评为社科优秀图书(1990)。出版《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结构初探》《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底线公平福利模式》等多部独著,另有《时空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等多部合著,在《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Ⅰ 中国本有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从“社会学的春天”谈起 一 九年回顾与评估 二 必须触及社会学发展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 三 唯有自主创新才能迎来“社会学的春天” 四 唯有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才能有重大的自主创新 五 建议 中国社会学源流辨 一 关于“社会学”学科性质与现代性的关系 二 关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社会学”的疑问 三 关于“中国社会学”之“源” 四 关于“中国社会学”之“流” 五 两条路径,两种结果 中国本来就有社会学——2015年11月15日在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办的“生活方式讨论会”上的讲话 一 可喜的转变 二 深刻的反思 三 一个焦点 四 一个假说 五 一个关键 关于中国社会学的起源问题——2015年11月27日在山东大学的讲座录音整理加工稿(摘要) 一 山东文化的三大贡献 二 转移文化场景重新调整思路 三 运用中国思维方式看待学科起源问题 四 思维方式问题背后是文化自觉问题 五 文化自觉问题背后是国运问题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主轴 一 关于“中国社会思想史”学科含义的思考 二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主轴应是中国社会学起源和发展史 三 “中国社会思想史”要重新定位 文化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研究 一 中国社会思想史的核心内容 二 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思想史被边缘化的问题 三 增强文化自觉是发展中国社会学的必要前提 Ⅱ 群学概念体系 群学精义和基础性概念 一 “群”的属性 二 “群”的辨正 三 “群学”的要旨 四 荀子“群学”的命题 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一 怎样认识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史 二 怎样对待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史 三 怎样探寻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史海拾贝——中国社会学概念体系的历史资源 一 中国社会学起源问题的根本性 二 以本土概念体系确证中国社会学 三 关于中国社会学的基础性概念 四 关于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五 研究中国社会学概念体系对于实现中国社会学崛起的重要意义 六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