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吴敬琏改革文选(上下)(精)

吴敬琏改革文选(上下)(精)

  • 字数: 110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吴敬琏|责编:匡志宏//李英
  • 商品条码: 97875426711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068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2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40年改革全过程的参与者,吴敬琏参与过多次重大 理论和政策争论,参加了各个改革阶段和各方面改革的实际 推进工作,他的思想认识也随着改革的进程和研究的深入而 成长。本书精选了部分能够代表他在1978—2019年间思想 发展轨迹的文章,完整呈现了他的改革实践和思考过程,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可为有兴趣研究中国改革历史、“ 温故而知新”的读者提供参考。
目录
上卷 一、初见朝阳 关于社会主义“两重性”问题的再探讨(1978年3月) 论“四人帮”经济思想的封建性(节录)(1978年7月) 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企业的自动调节(1979年1月)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1980年10月) 科学社会主义同非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斗争(1981年3月) 关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关系的基本结构(1982年10月) 从匈牙利经验看我国当前的改革——对科尔奈关于匈牙利改革的两篇论文的评论(1985年8—9月) 二、探讨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 “生产社会化”概念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观——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一个重要发展(1985年11月) 中国工业中的双重价格体系问题(1986年7月) 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计划与市场(1991年8月) 建议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1992年4月) 关于社会主义的再定义问题(1997年5月) 从战略上改组国有经济(1998年11月) 为了迎接中国发展新阶段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2006年11月—2007年3月) 从《大国崛起》看各国富强之道(2007年2月)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崛起(2011年7月) 三、倡导整体推进的改革战略 单项推进,还是配套改革(1985年7月) 以改善宏观控制为目标,进行三个基本环节的配套改革(1986年1月) 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1987年1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研究(1987年2月) 中国经济改革战略的分歧与选择(1987年12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局势与抉择——整体协调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几种实施构想(1987年12月) 整体改革论者的学术观点和政策主张(1988年2月) 经济发展面临以改革促调整的新阶段(1989年11月) 近中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整体性设计(1993年7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01年11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进展与制度构建(2018年12月) 四、构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城市改革的关键是放活企业的供、产、销(1984年9月) “两权分离”和“承包制”概念辨析(1987年9月) 关于公司化(1993年8月) 在公司化改制中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1995年3月) 对经济形势的估量和放手发展中小企业的对策建议(1998年7月) 对于国资委成立后国有经济改革的若干建议(2003年7月) 两种不同的转轨战略(2003年11月) 深化国企改革需要澄清的几个原则问题(2004年10月)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停步(2011年9月) “管资本”试点的几个问题(2015年5月) 发展共益企业,推动向利益相关者经济的演进(2018年4月) 下卷 五、经济增长模式抉择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1995年8—12月) 制度重于技术——论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1999年5月) 中国怎样才能有自己的硅谷?(2000年5月) 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增长模式抉择(2005年4月) 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011年11月)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刻不容缓——《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第四版再版前言(2013年8月) 城市化应当由市场主导(2013年11月)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选择(2015年11月) 产业政策面临的问题:不是存废,而是转型(2017年9月) 六、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当前货币流通形势和对策(1984年12月) 再论保持经济改革的良好经济环境(1985年4月)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讨论情况的汇报(1987年4月) 控制需求,疏导货币,改革价格(1988年4月) 论通货膨胀政策之不可行和根本出路在于落实各项改革措施(1994年3月) 中国应当怎样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1月) 对如何走出宏观经济政策两难困境的思考(2010年8月) 警惕过度投资,寻求转型对策(2013年2月)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估量和政策建议(2015年9月) 七、维护社会公正,铲除腐败基础 “寻租”理论与我国经济中的某些消极现象(1988年8月) 中国会成为寻租社会吗?(1999年4月) 股市七题(2001年3月)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2002年5月) 保持社会公正是转型时期的一个尖锐问题(2003年10月) 关于完善公益捐赠法的建议(2004年3月) 既要实现机会平等,也要关注结果平等(2005年1月) 社保基金为何“亡羊”,又如何“补牢”?(2006年10月) 缩小收入差距要以改善初次分配为基础(2011年6月) 公立医院公益性问题研究(2011年11月) 八、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 关于各级政府职能与分层管理的思考(1986年12月) 政府在转轨中的作用:中国经验(1997年1月) 确立规则,实行法治(1998年11月) 法治中国(节录)(2002年12月) 再谈法治(节录)(2002年12月) 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2003年6月) 中国改革的经济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